时间:2018年02月07日 来源:www.jhykzz.com 作者:北京嘉和永康中医药研究院 点击:次
原标题:中医世家 演绎“大宅门”里的好家风
▶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。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,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,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,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、民族进步、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,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。
▶“传家训、立家规、扬家风”。近日,第一届河南省文明家庭评选结果揭晓,来自焦作的 “杜氏中医”家庭榜上有名。2015年,该家庭被评为全国“最美家庭”。
□东方今报·猛犸新闻记者 李雪妮/文图
【合力】23口人不分家 传承中医文化
在焦作市新安路与南通路交叉口附近,循着淡淡的中草味,一栋简朴的二层小楼映入眼帘,“杜氏中医门诊”的牌匾清晰而醒目,这就是杜氏一家老少行医和居住的地方。 说这里是个“大宅门”,是因为杜志永兄妹5人成家不分家, 4代7个小家庭23口人同住一个院、同吃一锅饭,举全家之力传承发展以中草药攻克肝病的祖传中医事业。
数十年来,这个大家庭立家规、树家训,坚持传承尊老敬贤、勤俭持家、乐善好施、诚实守信、劝学上进的良好家风,婆媳、妯娌、姑嫂间没拌过嘴、红过脸。同时,该家庭注重医德建设和公益活动,始终把患者当亲人,为众多贫困病人免费送医送药、排忧解难,先后被央视新闻频道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。
杜志永兄长杜青霖被评为全国首届“最美中医”,杜氏中医门诊部被评为焦作市“文明诚信经营示范店”。
【家规】民主议事会
让矛盾消失在萌芽中
俗话说“无规矩不成方圆”。杜志永,这个“大宅门”的掌门人说,为了把这一大家子人长久地拢在一起,杜家制定了《杜氏中医家庭管理规范》《家庭成员行为准则》和“杜家家训”(尊老敬贤,勤俭持家;劝学上进,团结协作;诚实守信,行善积德;精益求精,继承创新)。
民主议事制度,是这个大家庭民主管理中最突出的亮点,在整个家族的工作和生活中意义重大。该制度规定,家里要按时召开“四大会议”,即晨会、业务会、家务会、决策会。
“每天早晨上班前,全家人集体诵读‘家训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,几十年来雷打不动。” 杜志永说,家务会每周开一次,家庭成年人参加,大家把生活和工作上的意见与分歧摊到桌面上,从而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【传承】 坚持从医立德 不忘行善
“从医必先立德,治病更须行善,这是杜家几辈人的一贯坚守。”杜志永说,杜家人在日常接诊看病中始终秉持仁心仁术、医德为先的行医准则,坚持用地道药材,尊古炮制,从不掺杂施假。
一次他应邀到济源市出诊,看到的是一位胃癌晚期患者。杜志永从脉象上判断该患者治疗无望,便没有开药,而是嘱咐家属给予临终关怀。几天后,患者离开人世。其家属专门找到杜志永说:“只有您对能治的病尽心竭力医治,对治疗无望的病人从不昧心推销药品。”
杜志永说,杜家从济源市王屋山老家迁出时,父亲杜荣星把多年来乡邻们看病开药的几百张欠费条一把火烧掉。平日接诊中,父亲和兄长常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减免医药费、赠送钱物。
多年来,杜家为患者减免药费、给敬老院和贫困山区村民赠送药品、为地震灾区捐款累计达11万多元。
【发扬】 医者仁心
传递正能量
杜志永担任杜家“掌门人”10多年来,带头倡导和传承优良家风。至今,杜家有10多个人参加过义务献血,累计献血2.8万毫升。2011年,杜志永的大侄子杜丹枫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配型成功,成为焦作市第18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。
2016年,杜志永在一次同学聚会中,得知一位同学家庭困难,其父偏瘫卧床,妻子患尿毒症,女儿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。杜志永当即号召大家义捐,当场带头筹款1.2万元,并主动承担同学女儿的学费,每学期1000多元,一直坚持到孩子完成学业。
“如今,父兄虽已离世,但我会带领全家人,用仁心仁术续写‘大爱处方’,为更多的肝病患者送去健康的福音,为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。”杜志永说。
数十年来,这个“大宅门”里不仅演绎着悬壶济世、妙手回春的故事,更荡漾着敦厚和睦、诚实守信的时代新风。
文章北京嘉和永康中医药研究院编辑,转载请保留出处,部分文章源自网络,如有使用不当请告知删除,本文地址http://www.jhykzz.com/news/3484.html